1.中暑急救常识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
常见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4、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次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2.应对中暑有哪些小贴士?
1。
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
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
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4。
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
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6。
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7。
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
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9。
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
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
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
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13。
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3.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有哪些?
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1、要经常补水,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
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还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
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 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
2、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3、少吃冷饮,因为大量吃冷饮,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容易中暑。 4、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
5、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 6、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
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 7、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8、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 9、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大豆、花豆、芸豆、豌豆、红豆、毛豆、萝卜缨、马铃薯、油菜、芹菜、菠菜、海带、山药、莴苣、紫菜、桂圆、枣、香蕉等,此外,在牛奶、鲤鱼、鳝鱼、坚果等中也有一定含量。
10、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的因素。 11、可采用刮痧的方法,即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暗紫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
12、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不要逞能。 13、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14、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15、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16、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17、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
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
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8、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9、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20、夏天食物特别容易变质,所以最好即买即烧即吃。 21、裸睡易使腹部着凉,胃肠平滑肌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凉而株连小肠,引起以肚脐周围为主的肚子阵发性疼痛,并发生腹泻。
故天气再炎热,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22、空调不要开过夜,室内最好用自然风降温。
空调不宜调得过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空调机连续使用不宜过久,尤其要避免通宵开。
可用电扇代替空调,应放得离人远些。 23、如果想让床铺凉爽而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就选择用一个热水袋装入冰水,用这个装满冰水的“冷”水袋来冷却脚踝和膝盖,很快就会进入梦乡的。
24、把床单装入塑料袋中,放入冰箱冷冻1-2个小时,在睡觉之前把床单铺上床上。 25、选择一个凉爽而且吸汗的有机棉枕头用来冷冻,只要头部凉爽了,身体就会感觉凉爽多了。
26、可以每隔3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一次,每次冲一分钟,因为手腕是动脉血液流经的地方,用水冲可有效降低血液温度。 。
4.夏天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气温高,气压低,尤其是闷热天气,人们排汗较多,容易发生中暑。
专家指出,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者为逐渐发展的关系,一定要在先兆中暑时期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注意力无法集中可能为中暑先兆 近日,许多办公室工作者会头脑发昏,“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也没做出什么东西来,真不知道怎么了。”
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中暑的先兆症状。这种高温、闷热的天气里,长期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尤其容易中暑。
一般来讲,温度达到32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60%的情况下,人比较容易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就是先兆中暑。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现象,所以如果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立即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微中暑要立即涂清凉油 医学上定义,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一般来讲,如果出现发烧现象,伴随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则属于轻症中暑了,”王教授指出,“此时应立即将中暑者移动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在额头等部位涂清凉油。”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轻症中暑者如果能得到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若发生晕厥、呕吐会危及生命 专家强调,几种中暑症状是逐渐发展的关系,如果发生前两种轻微症状时没有得到紧急处理,很可能发展成为重症中暑,此时如果没能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一般来讲,重症中暑按照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出汗和极度口渴,此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盐分流失更多,还会发生肌肉的痉挛性疼痛。
所以,在发生中暑症状时,要及时喝淡盐水,以便补充体内盐分。 而老年人经常发生的中暑症状为头晕、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发生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微偏高。
这是老年人对高温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一般及时转移到阴凉处,并立即补充盐分,就可以缓解。但如果有原始疾病的老人,要格外注意,最好尽快赶到医院或咨询专业医生。
日射病和热射病则是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或长期从事高温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出现的症状,多数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及抽搐症状。 三方面入手防中暑 大热天如何防中暑? 专家表示,需从三方面入手。
■出行 躲避10时到16时的太阳 专家指出,要预防中暑,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段时间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要准备好防暑降温的药品。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饮食 增加乳制品摄入量 很多人有喝牛奶、饮料等习惯,一到夏天反而停了,认为夏季不需要再补充这类物质,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事实上,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专家介绍,还可以多吃些时令蔬菜、水果,比如含水量较高的生菜、黄瓜、西红柿、桃、西瓜等。 ■睡眠 最好不少于7小时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建议最好每天睡够7~8小时,太少了,身体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睡太多了,也容易危害健康,导致身体循环不畅。
建议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高温天气里,外出前要做好充分的防暑降温准备。
5.夏季防暑降温小常识都有哪些
1.午睡一小时最合适。夏天昼长夜短,午饭后小睡片刻,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机能。但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2.盛夏要喝温开水。烈日炎炎,即使不活动也会大量出汗,正确的做法应该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尽量少喝或不喝冷水或冷饮,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补充水分,但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已属“亡羊补牢”。人体生理需要水量为3000毫升,每日通过饭、菜、汤、水果摄取水分约1000毫升,因此,每天还应额外补充白开水2000毫升,相当于4瓶矿泉水。
3.夏季应多吃些“苦”。在炎热的夏季里人们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一年四季都应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丁茶、芹菜、丝瓜等,夏季更为适宜。
4.夏天少用凉水冲脚。夏日炎热人们喜欢用凉水冲洗双脚。专家提醒,脚底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若常用凉水冲脚,会使脚受凉遇寒,引起各种疾病。
5.夏季吃桃不可多。李时珍曾说:“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 ,有损无益”常言“桃养人”是指食桃要适度恰到好处,鲜桃不宜贮藏。
6.西瓜放冰箱千万别超过两小时,西瓜最好现买现吃。如果买回来时较温热,不妨把冰箱温度调高一些再冷藏,冷藏时间在两小时之内口味最佳。
7.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8.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既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9.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家中备些防暑药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清凉油:主要成分是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桂皮油等。具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等,亦是夏季旅游常备的良药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亲,一点一点找又帮你整理不容易,给个好评吧亲~~
6.夏天,解决中暑的秘诀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预防中暑:
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4点之间不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安排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
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不要超过28℃,但不要低于24℃,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长夏属湿,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
选择适当户外活动 带孩子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避开高热时段,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曝晒;能游泳最好,划船、趟水也可以,同样要注意防晒。
合理补足水分 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含糖多的饮料、牛奶饮多了易产气、腹胀。可喝一些鲜果汁。 宜吃防暑饮食 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汤、盐水虾、清蒸鱼、蒸蛋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麦片和小米粥。除了中暑以外,还要预防其他一些夏季疾病:
中暑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如对您有所帮助,请采纳好!
7.夏季预防中暑的小妙招
最佳的药物
仁丹——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是藿香、苍术、陈皮、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夏季因天气变化、室内空调过低等原因引起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即是说,藿香正气水可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十滴水——主要成分是樟脑、大黄、干姜、桂皮、辣椒、小茴香、薄荷油或桉叶油。用于治疗中暑所致头晕恶心,腹痛及胃肠不适等征,特别是夏季旅游常备的良药。
清凉油——主要成分是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桂皮油等。具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等,亦是夏季旅游常备的良药。
最佳调味品
食醋——中医称醋味酸微苦,性温,有散淤、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酷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同时吃点醋有助于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但感冒发烧就不宜喝醋,因为醋有收敛作用。
另外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夏季温度高,人体水分挥发较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再喝,那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但是不能单纯的喝水这样是解不了中暑的厄运的,因为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被带走,所以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2夏天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够预防中暑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像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绿豆等。
3冰镇食物,夏天是吃冷饮的季节,但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下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这么低的温度,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全身的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炎热夏季,就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