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鸟的知识
有关「鸟」的成语,俗语 一石二鸟 小鸟依人 倦鸟知返 倦鸟归巢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鸟语花香 鸟面鹄形 鸟为食亡 乌鸟私情 乌飞兔走 鸟尽弓藏 只鸡絮酒一箭双雕 双宿双飞 牝鸡司晨 鸿鹄之志 倦鸟知返 鹤立鸡群 笼中之鸟 鸠占鹊巢 鹑衣百结 鹪鹩一枝 鸾翔凤集 凤毛麟角 凤凰于飞 鸢飞鱼跃 鸦雀无声 鸿鹄之志 鹏程万里 莺声燕语 莺莺燕燕 惊弓之鸟 鸟兽不可与同群 鸟之 将死,其鸣也哀鸟集鳞萃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处堂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与凤同飞出俊鸟,与虎同眠无善兽 有关「鸟」的歌曲 春天在哪里 蜗牛与黄鹂鸟 小燕子 我是一只小小鸟 百鸟朝凤 天堂鸟 夜莺 世界鸟类之最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 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
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非洲的麦粒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昆虫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
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 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
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体形最大的鸟:非洲鸵鸟,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 最大的飞鸟:柯利鸟 最重的飞鸟:大鸨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的“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 飞得最慢的鸟:小丘鹬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角蜂鸟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 最凶猛的鸟: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 尾羽最长的鸟类: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 嘴峰最长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 最长鸟喙:澳洲鹈鹕 最宽鸟喙:鲸头鹳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 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 最复杂的鸟巢: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 最大的鸟巢:白头海雕的巢 最小的巢:吸蜜蜂鸟的巢 产卵最少的鸟类: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 窝卵数最多的鸟:灰山鹑(一种鸡类) 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长的鸟类 最晚性成熟的鸟类:信天翁雏鸟达到性成熟的过程也是鸟类中最长的 最大的鸟卵化石:17世纪中叶以前,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生活着一种象鸟,现在已经绝迹,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鸟卵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最大的鸟类化石是隆鸟的化石 鸟类的起源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
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
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
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中华龙鸟复原图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
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
2.帮忙关于小鸟的知识
鸟类的分布很广,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之中,形成了各个生态类群。
每当我们步入了一种自然环境中,结合具体的地区和季节等因素,便能大致知道在这里栖居着哪些种鸟类。但也有些鸟类,是生活在两种或更多的环境中,比如啄木鸟,它在阔叶林中觅食,而在针叶林内也有它的足迹。
1.林灌鸟类:这类鸟主要栖息在森林小灌丛中。林区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形目的攀缘鸟类,雀形目的鸣禽鸟类和鸡形目的鸟类等等。
这些鸟类有很多共同特征,它们的翼较短、宽而钝,小翼羽通常发达;能自由地在树林中起飞和降落,脚趾都在同一平面上,大多数种类都能抓住树枝,牢固地停息在上面。 这一类鸟大致可分成: (1)针叶林鸟类:主要有?形目的啄木鸟;鸡形目中的松鸡、棒鸡、雷鸟等;雀形目中的许多种类,如大山雀、太平鸟、交嘴雀、黄雀、金翅雀等等。
(2)阔叶林鸟类:主要栖息着鸽形目的一些种类,如珠颈斑鸠、厚嘴青鸠、绿鸠等;雀形目的许多种类,如红耳鹎、白头鹎、相思鸟、柳莺等;此外,鸮形目和鹃形目的鸟类,也常出没在阔叶林中。 (3)灌木丛鸟类:这里主要生活着鸡形目的雉类;雀形目中的许多鸟,如伯劳、画眉、钩嘴鹛、红尾鸲、山雀、鹪鹩以及鸥类等等。
2.开阔区鸟类:这类鸟大多数都有保护色,包括能在空中翱翔的猛禽、飞行急速的毛腿沙鸡、善于奔跑的大鸨以及一些雀形目种类。 这类鸟又可分成: (1)草原鸟类:我国草原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
草原上生活有隼形目的草原雕、鹤形目的大鸨、鸽形目中的沙鸡以及雀形目中的百灵、小云雀等。 (2)平原鸟类:这类鸟主要包括栖息在村镇、耕地、菜园等环境中的鸟,如隼形目中的一些鹰类和雀形目的乌鸦、戴胜、喜鹊、麻雀等等。
3.水域鸟类:包括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中的鸟类,佛法僧目中的翠鸟科也属于这一类群。它们绝大多数羽毛丰满面紧密,趾间有蹼,善于游泳,以水中小动物为食。
按栖息环境,把它们分成: (1)海洋鸟类:主要是潜鸟目、鹱形目、鹈形目中的鲣鸟和一些鸥形目中的鸟类。 它们捕食水中的鱼、虾及甲壳类,平日均在岛屿、岸边一带栖息。
(2)内河湖泊鸟类:主要包括鸊鷉目中的鸟类; 鹈形目中的鹈鹕和鸬鹚;雁形目中的鸭科鸟类;鹤形目中的骨顶鸡和苦恶鸟;鸻形目中的鸻和鹬类;佛法僧目中的翠鸟以及大部分鸥形目中的鸟。它们常年栖居在内河湖泊中,以水中食物赖以生存。
4.沼泽鸟类:主要指鹳形目鸟类,诸如鹭、鹳和朱鹮;鹤形目中的鹤科鸟类; 鸻形目中的鹬类和鸻类鸟,也可归于此类群。这些鸟类的脚和趾均细长,适于在泥泞中行走,有些种类的趾间具蹼膜,更能保证体躯免遭下沉;嘴均细长,适于在泥土、沙滩和沼泽中觅食。
较为常见的有苍鹭、白鹭、灰鹤、白腰构鹬和针尾沙锥等。 小知识--鸟类的形态与生活习性 各种鸟类都有着它们的各自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科学工作者依据这些,把鸟类分成8种类型。
1.走禽类 这类鸟嘴的形状扁短;都在沙漠和草地上生活;胸部不突起,没有龙骨突;翅膀几乎完全退化,因此下会飞翔;双脚强大有力,善于奔跑,而且行动迅速,比如鸵鸟、食火鸡等。 2。
涉禽类 适应在沼泽和岸边生活,脚和脚趾特别长, 适应涉水行走; 因为腿长,势必要低头啄食,所以生有较长的脖子,如丹顶鹤、白鹭等。 3.游禽类 这类鸟大多在水上生活。
脚短,趾间有蹼; 嘴阔而且扁平,适合在水中索取食物。如雁、鸭、天鹅等。
4.鹑鸡类 它们大多数是定居的鸟类。身体健壮;有坚硬的嘴和强有力的腿,并生有适合挖土的钩爪;翅膀短小,不善于长距离飞行;雄鸟性好争斗,腿上生有距,是争斗时的"武器";雌雄羽色多数不同,如鹧鸪、马鸡、环颈雉等。
5。鸠鸽类 嘴比较短,基部柔软;主要营树栖生活;特别擅长飞行;吃植物性食物;它们的嗉囔能分泌乳汁用来哺育雏鸟:如岩鸽。
山斑鸠等。 6。
攀禽类 这类鸟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有利于攀缘树木。在这类当中,有专吃树皮里害虫的啄木鸟,有吃毛虫的能手杜鹃,还有常年生活在水边靠捕捉水中小动物为食的翠鸟等。
7.猛禽类 它们的嘴和脚部很锐利;翅膀强大有力,有的种类翱翔能力很强,能巧妙地利用上升气流,长时间地盘旋在高空;它门性情凶猛,专门捕食其他动物。 如鸢、游隼、秃鹫、鸮等。
8.鸣禽类 这类鸟的数量最多。它们的个体都比较小;擅长鸣叫; 能作精巧的窝巢:如百灵、画眉、缝叶莺、织布鸟等。
参考资料: 小知识--鸟类的栖息环境 鸟类的分布很广,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之中,形成了各个生态类群。 每当我们步入了一种自然环境中,结合具体的地区和季节等因素,便能大致知道在这里栖居着哪些种鸟类。
但也有些鸟类,是生活在两种或更多的环境中,比如啄木鸟,它在阔叶林中觅食,而在针叶林内也有它的足迹。 1.林灌鸟类:这类鸟主要栖息在森林小灌丛中。
林区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形目的攀缘鸟类,雀形目的鸣禽鸟类和鸡形目的鸟类等等。这些鸟类有很多共同特征,它们的翼较短、宽而钝,小翼羽通常发达;能自由地在树林中起飞和降落,脚趾都在同一平面上,。
3.一则关于一种鸟类知识的资料
全世界已发现的鸟类有9000多种,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00亿只鸟。
鸟类的分类依据
鸟类分类所依据的特征与所有动物分类学研究一样,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所积累的资料对于鸟类类群的认识,特别是高级分类阶元的特征,有重大贡献。随着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形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应用于分类特征和亲缘关系、种系发生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对系统分类学的研究。
鸟类分类列表 :
古鸟亚纲:
包括始祖鸟等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今鸟亚纲:
包括现存的所有鸟类和一些已经灭绝的早期鸟类。
齿颚总目:
包括黄昏鸟等中生代的早期鸟类。
古颚总目:
即走禽,不会飞或不善飞,善于奔跑。
鸵鸟目:仅一种,即非洲鸵鸟,现存最大的鸟。
美洲鸵鸟目:1科2种,美洲最大的鸟。
鹤鸵目:2科4种,包括鸸鹋和鹤鸵,现存第二大的鸟。
无翼鸟目:1科3种,新西兰特有的小型走禽
共鸟形目:1科46种,美洲的小型走禽。 (这个字是“共+鸟”,无法打出来)
楔翼总目:即企鹅,不会飞而善于游泳。
企鹅目:1科18种企鹅。
今颚总目:
包括绝大多数鸟类,多数可以飞行,我国只有这一总目的鸟类。
潜鸟目:1科,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行动笨拙。
鸊鷉目:1科,善游泳和潜水。
鹱形目:3~4科,大洋性鸟类,善于飞翔,包括信天翁、鹱和海燕等。
鹈形目:6科,温热带的游禽,包括鹈鹕、鲣鸟、鸬鹚、军舰鸟等。
鹳形目:7科,大中型涉禽,包括鹳、鹭、鹮等。
雁形目:2科,游禽,包括鸭、雁、天鹅等。
隼形目:4~5科,鹰、雕、隼、兀鹫等所有白天活动的猛禽。
鸡形目:6科,各种鹑、雉、鸡,善奔跑不善飞行。
鹤形目:12科,包括鹤、秧鸡、鸨、三趾鹑等。
鸻形目:16~17科,包括鸻鹬类、鸥类和海雀类3大类,有时也分成3个目。
鸽形目:包括现存的鸠鸽科、沙鸡科和已经灭绝的渡渡鸟
鹦形目:1或多科,各种鹦鹉。
鹃形目:3科,包括杜鹃、蕉鹃和麝雉等。
鸮形目:2科,包括所有夜间活动的猛禽,即鸮(猫头鹰)。
夜鹰目:5科,夜行性的鸟类,包括夜鹰、蟆口鸱、油鸱、林鸱、裸鼻鸱等。
雨燕目:3科,包括雨燕、凤头树燕和各种蜂鸟。
鼠鸟目:1科,特产于非洲,今颚总目中唯一分布限于一个大洲和唯一不分布于我国的目。
咬鹃目:1科,热带的美丽攀禽。
佛法僧目:9科,多样化的攀禽,包括犀鸟、翠鸟、蜂虎、佛法僧等。 鴷形目:6科,种类繁多的典型攀禽,包括啄木鸟、鵎鵼、须鴷等。
雀形目:最进步最成功的鸟,即各种鸣禽和亚鸣禽,或称栖禽,包括半数以上的鸟类,包括超过60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