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闰年的知识
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闰年的精确计算方法:(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5.5秒)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
(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1年不是闰年)地球公转示意图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能整除3200,但同时又能整除172800则又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 原因:一年按365天5h48'46''计算,一年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零时数计入,所以取365天为一年,则余5时48分46秒 ,积至4年约满一 日,所以4年一“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为平年,即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但到4年之时,仅有23时15分4秒闰一日,欠缺44分56秒;积至100年(25闰)时就欠缺18时43分20秒,约合3 / 4日,所以满100年不闰;此时又余5时16分40秒,积至400年余21时6分40秒又闰;又欠缺2时53分20秒,积至3200年计欠缺23时6分40秒,所以满3200年不闰;此时又余53分20秒,积至86400年刚好24 时又一闰,这是不余不欠,需重计算,所以按阳历计算就有上面的闰年规则。 按一回归年365天5h48'45.5''计算:3200年多出16000小时153600分145600秒 =18600小时26分40秒,共32*24+8=136个闰年=776*24=18624小时 >18600小时,所以只能算到775个闰年,3200不是闰年,于是775*24=18600,多出了26分40秒怎么办需要多少个周期弥补?答案是54个周期,为172800年,因为172800/3200=54个周期 54*26分40秒=1404分2160秒=24小时。
2.什么是闰年
闰年是比普通年份多出一段时间的年份,在各种历法中都有出现,目的是为了弥补人为规定的纪年与地球公转产生的差异。
闰年包括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和在中国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闰余(岁余置闰。
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公历的“闰年” 阳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相反就是平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平年的二月为28天,闰年的二月为29天。闰年平月2月29日为闰日。
中国农历中的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 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成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
3.什么叫做闰年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 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
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4.有关闰年的知识
闰年有公历闰年和农历闰年。
公历闰年四年一次,闰年时2月为29天,一年总天数为366天。计算方法为你所说的方法: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
而农历如果有闰月即为闰年。也如你所说,2009年农历有两个五月,所以是闰年。农历的闰年时间不定。加的闰月主要是为了平衡公历和农历之间的差距。因为农历每个月的天数都要比公历的少1到2天,这样一年下来就要少十多天,两三年左右就要少一个月了。
1,年数是整百的年(比如说2000年),要能被400整除则是闰年
(2000/400=5~~2000年是闰年)(1900/400=4.75~~1999年不是闰年)
2,年数不是整百的年(比如说2007年),要能被4整除则是闰年
(2068/4=527~~2068年是闰年)(2007/4=501.75~~2007年不是闰年)
5.怎样判断平闰年
·《认识平年、闰年》教学设计
《认识平年、闰年》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探究,会区别平年和闰年,知道平年二月或闰年二月的天数,并记住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2、在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苏教版: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一时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苏教版:认识年、月、日-- 平年、闰年 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识年、月、日-- 平年、闰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6.闰年是什么闰月是什么
闰,本义就是余数。
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
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年相差5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一年称为闰年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 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闰月、闰年 为了调整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使其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有时就需要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
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闰月这种制历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使用的,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
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
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 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
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
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
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 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
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 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
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